三個月一次的洗牙日

 


瑞塔塔這兩回乖乖的三個月一到就去「洗牙」,果然蛀牙沒再來搗亂了,牙醫大人很滿意,讓我繼續好好保護牙齒,我自己也很滿意,可以少受很多罪。

洗牙是指「牙結石刮除」,主要是清除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的牙菌斑、牙結石和牙漬,可以預防牙周疾病和蛀牙。即使我們每天很認真的刷牙,還是會有一些死角沒辦法徹底清潔,多多少少都會有牙菌斑堆積,慢慢就累積成堅硬的牙結石,便更難清理乾淨了。

牙結石容易吸附細菌,可能會引發牙齦發炎、牙周病、蛀牙等。定期洗牙可以清除這些潛在的病因,也可以順便讓醫師檢查口腔狀況,及早發現並處理。

為了預防牙周病,並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率,健保署提供13歲(含)以上民眾每半年一次的洗牙給付,針對特殊族群如孕婦、糖尿病患者等,健保也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洗牙給付。(特殊族群還包括口乾症患者,以及患有中風、帕金森氏症、洗腎、癌症等高風險疾病的患者。)

若是符合健保給付資格,通常只需支付掛號費和健保部分負擔。不過,實際洗牙頻率應依個人口腔狀況和牙醫師建議為主,超出給付標準,還是可以自費洗牙。洗牙之前,會簽署一份牙菌斑顯示劑同意書,之後會將顯示劑滴在棉花棒上,塗抹於牙齒表面,暫時性染色能更容易找出牙菌斑。

洗牙的痛感因人而異,也和每個人的牙齦健康狀況和牙結石的量相關。牙齦健康、牙結石不多,便不會感到疼痛。但如果牙齦已經發炎或牙結石堆積嚴重,洗牙時可能會酸痛、敏感,甚至牙齦出血。

有些人覺得洗牙後似乎讓牙縫變大了,其實是牙結石清除後,原本被結石填滿的空間顯露出來,不是牙齒受損,對洗牙有任何疑慮或特殊狀況,可以在洗牙前告知牙醫師,讓醫師進行專業評估,別因為胡亂猜疑或道聽塗說便不敢去洗牙,吃虧的可是自己。

瑞塔塔這兩回都是洗牙完,就直接預約下一次的洗牙日,確保自己不會賴掉。

#三個月一次的洗牙日




我們是瑞塔塔無限熊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