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回打「枇杷」,都會優先出現「琵琶」,總覺得自動選字實在笨拙。不過最早這果子的確也是因為形狀很像琵琶而得名,我是沒這種聯想啦!
表皮有絨毛的水果,我都沒有很愛,通常它們的皮都不好剝,卻又非剝不可,否則容易引發過敏反應。再加上,枇杷甜度大多不高,栽培管理做得不好的甚至會沒滋沒味,我更是興趣缺缺了。
但喜歡吃枇杷的卻是愛得緊,特別是在豐富的營養價值上,以及有些人就是喜歡它「不太甜」,或許部份糖友就是看中它這一點。
枇杷100公克重的碳水化合物只有9.8克,還包含了0.9克的膳食纖維,枇杷一顆大約是16至35克重,以1份醣153克重來算,可以吃4到9顆,幾乎是滿滿一碗了(指標準碗,不是泡麵碗)。
(1份醣=15克碳水化合物)
許多人剝枇杷皮直覺會從蒂頭開始,正確起手式其實要從果臍,也就是「胖胖的底部」開始剝。
瑞塔塔最近對食療很感興趣,雖然有些是以訛傳訛,但有些的確蘊藏了老祖宗的智慧。枇杷對咳嗽緩解到底有沒有幫助,挺難說,畢竟造成咳嗽的原因太多了。不過,製成枇杷膏的原料當真不是枇杷的果實,而是枇杷的葉子。
雖然我不喜歡毛茸茸的水果,但絨毛的完整度卻代表著水果的新鮮度,而且皮薄的枇杷品質更好,幾乎所有我不喜歡枇杷的元素,反而是更好的枇杷,只能說瑞塔塔一直以來吃到的枇杷,品質都不錯,才讓我這麼討厭的(大誤)。
枇杷和香蕉對瑞塔塔來說,都是香氣勝於入口的水果,枇杷的香屬於淡雅型,我太喜歡這類型的香了,聞著就會口水直流啊!(這是癡漢行為吧!)
枇杷產季是十二月至隔年五月,三、四月盛產。
#枇杷的估醣
#不可以放進冰箱冷藏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