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陪熊媽去做身心障礙鑑定,被問到一題,「兩位老人的醫療費用對家庭經濟的負擔影響有多少」,熊先生考慮的時間拉長了些,鑑定人員開始拋出選項,50%?100%?
瑞塔塔理解為何這題很難作答,原因在於有時候的確是會超過100%,但又並非長期如此,於是熊先生給了一個折衷的答案,超過50%。
雖然說現在的醫療科技很進步,臺灣也有健保及各項補助的支持,但不可諱言的是重大傷病的醫療負擔還是非常高,特別是八十歲以上的高齡。
如果經濟不許可,而老人家本身還是很想活,做子女的恐怕借貸也得醫下去,因此超過100%不是不可能。
以前的人覺得養兒防老,或許孩子多生幾個,是有可能達到,但現在養孩子的負擔比以前大,多養幾個不可能,只有一兩個孩子,根本很難負擔得起父母老病的支出。
漸漸的,「養兒防老」換成「養保險備老」,當然沒有哪一種是絕對可靠的,最好還是「健康待老」,自然的老去...自然的死去(#DNR)。
瑞塔塔這幾天因為濕度太低(低於50有用加濕器)的關係慢性氣喘,已經增加類固醇劑量,但一早吹氣還是只有260,熊先生原本是不讓我出門的。
但要去鑑定的醫院門口無法久停,停車可能得停到很遠,一早氣溫只有10度,我擔心熊媽從停車場到醫院會不舒服,還是跟出門,我推輪椅在醫院等,讓熊先生去停車,是最安全的作法。
所以,其實不只是經濟負擔,細思之下哪哪都是難處。邁入老齡化社會,各項配套措施恐怕都有必須加強的地方。
#健康待老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