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做成果乾,水果醃製後經過發酵,估醣的困難度會更高,所以醃梅子、梅酒這類食物,瑞塔塔一定會量餐後血糖。
除了因為在製作時放的糖量不一,也是因為發酵作用很複雜,同樣一份醣,可能會升糖很快,也可能不升糖。
上個星期,朋友來訪時帶了一罐她自己醃的脆梅,材料是青梅和冰糖。一般來說,脆梅是24至28克重估1份醣,大約是2至3顆梅子。
(完整的梅子重量乘以85%,差不多是扣掉籽的果肉重量)
不過就算清楚怎麼估醣,吃這類食物,我還是會量餐後血糖。
第一次吃,餐前123mg/dl,餐後140mg/dl,下一餐前93mg/dl。第二次吃,餐前112mg/dl,餐後114mg/dl,補了1份醣,下一餐前96mg/dl。
台灣的果梅品種主要是大青、山連、長藤、桃形梅、胭脂梅、萬山等,但多為俗稱(民間自己取名),梅果成熟期大約在3至4月。
梅子很少作為鮮果直接食用,針對不同加工用途,會在不同成熟度時採收,可粗分為青梅與黃梅,脆梅會使用成熟度較低的青梅。
還沒加工過的新鮮梅子,糖量很低,以胭脂梅為例,每100克重只有8.8克碳水化合物(含膳食纖維2克),常見的青梅可能只有5.2克碳水化合物(含膳食纖維1克)。
但醃製時必須加入大量的糖,裝瓶時一層梅、一層糖、一層梅、一層糖...的堆疊,那糖量光想像就不會少了。
所以我們一次能吃的梅子就會少很多很多,新鮮的梅子1份醣可以吃到5至6顆,醃過的梅子1份醣只能吃2至3顆。
釀梅酒是黃梅會比較合適,而胭脂梅的獨特風味也很適合釀梅酒,有些人會一起團購梅子,等各自的梅酒釀成之後,再舉行品評宴,既能聯絡感情,也能使得釀梅酒變成有趣的活動。
吃過爽口清涼的冰脆梅之後,瑞塔塔坐等「老婆」的釀梅酒,她今天剛訂了胭脂梅,期待、期待。
#冰脆梅和之前分享過蘋果派作者是同一位
#朋友們好有才讓瑞塔塔好口福
留言
張貼留言